Search

不知何時開始養成避開習慣,每一次審視照片的模樣,那些刻在腦海的好壞,似乎讓我好久沒能看看自己的表情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不知何時開始養成避開習慣,每一次審視照片的模樣,那些刻在腦海的好壞,似乎讓我好久沒能看看自己的表情,逃避鏡頭是自然習慣,想起曾有同事開玩笑拿著手機鏡頭對著我不斷拍攝,即使早已表明不喜歡,試圖閃避對我而言那一點也不有趣的行為,內心起了被冒犯的感覺,當我笑著拒絕,待在同個空間的人卻群體吐槽說「妳好難相處」-- 可是啊,我想說真的不好玩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 ⠀⠀
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無法抹去的內在陰影,沒有準備的前提下被拍攝,便是我的陰影,這並不是有趣的事,有些人說不定也跟我一樣不喜歡自己的外表、肢體、身材、面對鏡頭呈現著尷尬的一切,即使如此,恐懼應該值得被尊重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 ⠀⠀
每次換新電腦或是手機時,我總是如此,除了稿件以外不太需要備份,我對照片沒有什麼保存的渴望,尤其是關於自己的,這陣子翻起自己的相簿,才發現幾乎什麼都沒留下,我想著,如果能在好久以前就練習喜歡自己的話,也許鏡頭背後的我就會多一點自信,甚至到了現在,零零散散,喜歡的就那幾張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 ⠀⠀
昨晚跟朋友深夜散步,雙方聊著在愛裡若沒有自信的話,會是什麼原因呢?想起四年前的我,為何面對心動的人事物感覺一陣慌亂,猜想應該是那時的自己並沒有自信吧?因為對方擁有太多,所以我們害怕靠得太近,隱藏的缺點容易被對方看穿,哪怕這份心動其實一點惡意也沒有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 ⠀⠀
有時候太過自卑了,才會連長成完好的自己都困難,那些讓你在關係裡感覺自卑的心情,也許是為了讓你克服而存在的事件練習,又或者讓你理解愛的關係不能失去平衡,喜歡跟被喜歡相對重要,需要經由外在堆疊,依循練習緩慢而生。

那些無法回到過去拍攝的青春,不如就這樣吧,用接下來的時光逐步紀錄,一點一點將自卑的地方、喜愛的地方,全部收納在影像,理解有些外框已圈成了自己,無法如別人一樣坦率,那就接受這樣的緩慢也沒關係,也許還無法面對每一顆鏡頭,但一次、兩次……總有一天,會慢慢接納臉上的皺摺,肌膚的紋理,不自然的表情,希望有一天,你會比昨天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--- 真心的,希望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 ⠀⠀
#20210829 #讓我們練習看著鏡子裡的自己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